威少支持者及球队失利,掘金战绩不佳责任难逃。
马龙教练因给予威少特殊待遇而遭致下课,这背后反映了西部前五球队在失去威少后表现逐渐走高的现象。为何那些鼓励威少坚持自我、放开抡球的球队往往未能取得好成绩?相反,离开威少的球队却能迅速走出低谷,这是否与威少的存在有关?
作为NBA历史上的三双王,威少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NBA这样顶级的篮球联赛中,能够在四个赛季里场均达到三双,这绝非一般球员可以做到。在生涯早期,威少以其飞天遁地的打法和顶级的运动能力著称,即使在右膝遭遇重伤后,他的打法依然大胆且具攻击性。在2016-17赛季的前20场比赛中,他更是打出了场均31.2分、10.5篮板和11.3次助攻的三双数据。
进入21世纪10年代,威少成为了全能的代名词,是人们心中的超级球员,即使在32岁时,他仍能带领奇才队打入季后赛,并保持着不俗的个人数据。然而,尽管数据看起来非常华丽,但现实却是从2016年开始,威少的球队在季后赛中从未进入过第二轮。对于老球迷来说,季后赛才是真正检验球星成色的舞台。像威少这样季后赛表现平平的球员,其超级球星的成色确实会受到质疑。
之所以出现“威少抡的越爽,球队表现越差”的情况,与威少的打球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威少的打法需要大量的球权,因为没有稳定的外线投射和无球得分能力,他只能持球进攻。这就要求球队的其他四人必须按照“1吃饼中锋+3投手”的模式来配置,而且这三位投手不仅需要具备出色的投篮能力,还需要有良好的防守能力,因为威少的防守经常会出现失位的情况。
只有满足上述所有条件的阵容,才能让威少发挥出全部的战力。然而这样的阵容配置虽然让威少打得高兴,但却会使球队陷入一个“持球点太少—威少被放空或包夹—失误增多被对手抓住机会—最终输掉比赛”的死亡循环。例如在2016-17赛季的季后赛中,曾出现威少连续两场比赛得分40+以上,但球队却输球的尴尬局面。
当球队选择交易走威少时,实际上打破了这种死亡循环。这使球队可以重新构建更为合理的篮球体系,无需再刻意迁就威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雷霆、火箭、湖人和快船等队在失去威少后都能重回正轨。这一赛季这四队全部跻身西部上半区就是最好的证明。
至于本赛季的掘金队,尽管前半段威少的加入让球队表现不错,但他的存在与约基奇的强大兼容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威少的缺点。然而一旦两人状态错位或配合不默契时,威少的不足之处便暴露无遗。如果换上其他球员如泰厄斯琼斯,即使约基奇不在时不能创造太大的优势,至少也能避免球队陷入输分的困境。因此可以认为本赛季后半程掘金的低迷与威少有一定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显著。
归根结底,威少只是一个底薪后卫球员。即使没有他,掘金的薪金空间问题依然存在。而他们之所以面临困境更多的是因为签下了太多溢价合同以及失去了实力派的角色球员。盲目相信自家新秀的潜力而忽略了他们实际的天赋水平是导致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原因之一。因此我们不应将所有责任都归咎于一个36岁的老将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