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脚警告:球员高薪不可降!
这几年,中国足球队的处境确实颇为艰难。每场比赛结束后,网络上总是热闹非凡,球迷们一边吐槽一边调侃,屏幕里透露出的是一种无奈的情绪。
比赛前,大家总是怀有一丝期待,希望能有所作为,然而比赛一结束,又陷入了熟悉的摇头叹息中。不得不说,“常败将军”的称号似乎愈发稳固地压在中国足球队的头上。
就在前些年,中国足球圈发生了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那就是“限薪令”的出台。在2021年,中国足协为遏制日益高涨的薪资水平,果断将中超球员的最高年薪进行了大幅度的降低。原本动辄上千万的本土球员薪资,如今被严格限定在税前500万以内,而外援的年薪也被限制在300万欧元以内。这一政策无疑给那些曾经烧钱烧得昏头转向的俱乐部按下了暂停键。
然而,几年过去后,这一话题又被前国脚徐亮公开提及。他一向直言不讳,这次更是直接指出:“现在中超球员的工资只有日韩联赛球员的三分之一,不能再降了!球员就该拿高薪!”这一言论立刻引发了网上的热烈讨论。
有人认为徐亮说得对,踢球也是一项需要付出极大努力的运动,球员理应获得较高的收入。然而也有人反驳说,以国足目前的水平,拿500万都觉得多了。那么,球员的工资降到500万是否真的已经触底?徐亮的话是否具有道理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回顾中国足球曾经经历的“金元时代”。在那时,中超风光无限,俱乐部老板们争相抢人,拿着支票满世界跑。外援的年薪动辄达到千万欧元级别,本土球员的薪资也随之水涨船高。然而,这种疯狂烧钱的背后却隐藏着问题:尽管花费巨大,但成绩却始终无法跟上。国足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依旧老样子,俱乐部在亚冠赛场上也未能取得亮眼成绩。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1年中国足协终于推出了“限薪令”,希望遏制这种不健康的竞技环境。然而限薪令的实施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球员的工资降了,联赛的吸引力是否也随之下降?球员的动力是否还足够?
退役后常常在社交平台上发表观点的前国脚徐亮看不下去了。他明白降薪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关键是要看钱怎么花、如何提高青训质量、如何培养球员的荣誉感等等。
当然,对于球员来说500万税前年薪不算低了,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已经算是高收入群体了。所以对于球员该拿高薪还是降薪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而徐亮所提到的“球员就该拿高薪”并不意味着无限制地抬高薪资水平而是强调球员的付出与收获应该成正比并呼吁俱乐部将省下来的钱更多地投入到青训和其他培养球员的方面去以实现中国足球的真正崛起。
总之500万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要想让中国足球真正崛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球员的薪资问题还要关注整个联赛的健康发展和青训体系的完善等等方面这样才能让中国足球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